中國蘭州網4月29日消息 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西固區緊盯基層治理短板,堅持黨建引領,創新工作舉措,以做到三個統一、做優四化建設、建立三項機制,即“343”工作法為抓手,不斷延伸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觸角,充分聚合轄區各類優勢資源,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創出西固經驗。
三個統一設置“社工委”組織架構
三個統一即統一架構、統一標識、統一掃碼。西固區按照領導層、委員層、成員層科學設置“社工委”組織架構,為扎實有序推進區域基層社會治理打牢基礎。領導層由街道黨工委書記、街道班子成員、社區黨組織書記組成,定期聽取“社工委”工作匯報,統籌調度工作,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。委員層由有轄區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、駐守干部工作組組長、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、治理單元“五有”力量、“兩代表一委員”等組成。同時,創新設置“核心委員+臨時委員”模式,進一步調動委員和相關職能部門作用,推動各項任務高質量高標準推進。成員層由轄區“兩新”組織單位負責人、志愿者、樓院長、黨員及居民代表等組成,充分發揮他們人熟地熟優勢,積極參與“社工委”工作,不斷壯大“社工委”人員力量。
西固區以營造全社會廣泛知曉“社工委”、全面參與“社工委”為目標,注重發揮標志品牌效應,率先啟用“蘭州社工委”標志,將標志印制在各場所、“社工委”志愿服裝,通過視覺沖擊,切實將具有蘭州地域特色“社工委”品牌宣傳到轄區各個小區、千家萬戶,讓轄區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群眾知道“社工委”,參與“社工委”。
做優四化建強“社工委”工作體系
做優四化即委員設置科學化、作用發揮最大化、平戰結合精準化、資源調配合理化。西固區緊盯區域發展實際,以解決轄區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群眾需求為出發點,創新“社工委”委員設置,在推動轄區各行業、各領域負責人擔任“社工委”委員的基礎上,采取“常設委員+臨時委員”模式,做到精準、科學、合理設置委員,確保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解決。常設委員由社區“兩委”委員、“兩代表一委員”、轄區單位負責人、行業負責人、“兩新”組織負責人等擔任,具體可根據社區工作需要確定。臨時委員是在推動基層治理重點任務、解決重大問題時,將相關單位負責人納入臨時委員進行管理,幫助解決特定條件下的工作任務,完成任務后臨時委員自動退出。
西固區依據“社工委”委員、成員個人特長和所在單位(部門)資源優勢,將其合理編入社區各類志愿服務隊和工作專班,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各項任務,實現資源深度鏈接、優勢互補。聚集多方力量參與治理,緊扣“平、戰、精”等不同階段,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提供個性化、多元化需求,促使“社工委”平臺作用發揮。聚焦基層治理各項任務,充分發揮“社工委”委員人熟地熟優勢,推行每名“社工委”成員按照30至50戶的標準確定聯系對象,通過走訪、交流等形式拉近干群關系,確保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,能夠迅速有效地組織發動群眾,實現問題發現在小區、情況處置在小區、服務保障在小區。
三項機制保障“社工委”科學運行
三項機制即建立工作運行機制、建立評星定級機制、建立履職評價機制。西固區“社工委”實行民主集中制,由主任負責定期召集會議,一般每月召開1次,有三分之二的委員到會會議有效;如遇重要情況可隨時召開,各成員應各盡所能,推動工作落實。落實征集意愿機制,“社工委”成員每月第一周開展集中排摸收集問題,通過隨機走訪居民群眾和轄區單位,集中受理來訪訴求,重點調研有關事項等方法,了解訴求、發現問題和工作的薄弱環節,第二周周一進行梳理匯總,建立“問題清單”。對征集的議題通過集體充分商議討論,形成可行性、合理性、具有可操作性的“議題清單”,依據“議題清單”事項權重,提交社區層面黨組織會議、黨建聯席會議、“大黨委”會議或街道黨組織、黨建聯席、“大工委”會議研究解決。同時,對已辦結情況可采取公開反饋和個別反饋、集中反饋和隨時反饋等方式進行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