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疫情發生以來,七里河區西站街道充實小區防控力量,凝聚抗疫合力,完善“早、快、靈”的社區防控體系,探索構筑精準防疫線。
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孟學勤介紹說,警報拉響后,該街道迅速啟動預案,對外來人員落實落細管控措施,同時嚴防死守轄區超市、肉菜市場、賓館酒店等經營場所,配合行業主管部門落實從業人員的核酸檢測監控和“一掃三查”的全面落實。
分片包干筑牢“防疫墻”
新聞工作者譙喜龍,家住七里河區西站街道西站東路社區,疫情發生后,他主動到社區報到,迅速進入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,積極協調為社區捐贈抗疫物資。
西站街道奉行科學明晰防控單元舉措,駐守干部完全服從社區安排,該街道綜合考慮小區規模、人口數量、樓宇特點等因素,采取規模適中的獨立樓院單劃、散小鄰近的樓棟樓院圍合、規模較大的居民小區分區等方式,因地制宜將全街道8個社區劃分為58個小區,將樓棟院落、居民群眾、沿街商鋪全部劃入小區,編入網格,大家積極投身其中,廢寢忘食,嚴防死守。為把防疫力量合理分布每個點位,該街道按照“街道-社區-小區”的管理模式,在街道層面,深化街道包抓領導、社區書記、駐守工作隊組長“三點位長”共同負責制。社區層面則組建街道干部、駐守工作隊員、社區工作人員、社區民警、退役軍人、社區志愿者“六包一”的16人社區防控專班。小區層面,該街道將66名市級駐守干部、64名區級駐守干部、42名街道機關干部及158名社區工作人員全部編入58個小區,同時將社工委成員、兩代表一委員等納入小區治理團隊,作為應急后備力量,協同社區做好小區內各項工作,切實構筑起基層防控紅色“防疫墻”。
合作網點聯動保供應
西站街道西客站社區志愿者張旭,每天早上7時準時到達社區,先接送醫護人員到各小區核酸點位采集核酸。到11時,居民群眾訂購的物資抵達各小區了,他便與5名志愿者組成的“運輸大隊”,對物資進行嚴格消殺、細致分類后,用三輪車將物資配送到居民樓下,由樓棟長通知居民錯峰取菜。
西站街道在實踐中總結提升應急保障能力,整合轄區資源,以小區為單元,完善十大臺賬,建立健全街道,社區,小區樓院三級架構的藥店、超市、糧油服務機構、物資儲備應急保障供應網絡。該街道武裝部長李可欣介紹說,全街層面設立4個以超市、藥店、糧油為主的一級服務中心,社區層面設立32個以超市、糧油、藥店、衛生服務站為主的二級社區保供體系,以15分鐘生活圈為輻射,對轄區58個小區進行全覆蓋。
他介紹道,該街道為確保風險不外溢,采用值班值全天模式,確保各項措施全部到位。該街道小西坪社區住戶何老人老兩口,85歲高齡,大家熱心給予幫助,及時送老人生病的老伴就醫。何老人動情地說:“患難深知友鄰貴,真誠感謝左鄰右舍、社區干部和醫務人員對我們熱情救援,我替老伴謝謝大家!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旭永特約記者陳欽王穎